<source id="c0ems"><button id="c0ems"></button></source>
  • <strong id="c0ems"><object id="c0ems"></object></strong>
  • <sup id="c0ems"><button id="c0ems"></button></sup>
  • <strong id="c0ems"></strong>
  • 公司領導赴庫區檢查“三道防線”落實情況
    發布時間:2023-07-10 09:57:52   點擊: 356次  

   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救災工作重要指示精神,落實水利部主汛期重點防御工作安排部署,7月8日,公司總經理劉定友一行針對“三道防線”落實情況赴萬家寨庫區開展工作檢查,總工程師王金亮陪同檢查。

    檢查組一行前往楊家川、紅河流域調研由氣象衛星和測雨雷達、雨量站、水文站組成的雨水情監測“三道防線”落實情況,聽取相關單位關于氣象服務、水文站及人工應急報汛站報汛服務、雨水情監測站點運行情況,以及庫水位突變預警最終安全托底手段等工作開展情況的匯報。

    面對今年極端天氣頻發態勢,在即將進入“七下八上”防汛關鍵期,公司將進一步夯實“三道防線”,以“時時放心不下”的責任感全力做好防汛各項工作。一是加強內蒙古氣象臺和準旗氣象服務中心的氣象預警技術對接,充分發揮氣象預警的“前哨”作用;強化雨水情遙測站點的巡查巡檢,確保各站點的可靠運行,保障雨水情監測能力;加強與各報汛水文站的協調聯動,織密汛情信息網格,為水庫防汛和精細調度提供有力數據支撐。二是利用好數字孿生萬家寨建設成果,強化“四預”措施,提高預報精準度、健全預警機制、提升預演能力、迭代更新預案,逐步探索完善水庫防汛會商機制,錨定“四不”目標和供水任務,壓實“四個鏈條”,確保水庫度汛安全和抗旱水源安全。三是各部門、單位全面壓緊壓實防汛責任,嚴格執行領導帶班和24小時值班制度,強化值班值守,確保防汛搶險信息及時傳遞。

    公司安全監督部、電站管理局、庫區管理中心等相關人員陪同檢查。(電站管理局  報道)


    【小知識】

    “三道防線”是以流域為單元,由氣象衛星和測雨雷達、雨量站和水文站組成的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。通過“天空地”立體監測手段對流域雨水情進行實時監測和預報預警,以便及時采取措施應對可能出現的洪澇等災害。

    第一道防線是氣象衛星和測雨雷達系統。通過氣象衛星提供的高分辨率衛星云圖、圖像和大范圍氣象數據等,對降雨情況進行測算,通過水文模型分析預測可能出現的洪水和山洪災害,提早提出預警。測雨雷達通過發射微波信號,探測降雨云體內部的反射信號,進而獲取到降雨云體的三維結構和降雨強度等信息,對流域降雨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和短臨預報。通過測雨雷達提供的高空間分辨率降雨信息,能夠對流域內雷達覆蓋區域的降雨情況進行精細化監測,以及對未來1~2h可能發生致災暴雨區域進行自動化預警。

    第二道防線是雨量站網。依靠流域內科學布設的地面雨量監測站網,控制流域暴雨的時空變化,把握降雨與徑流之間的轉化規律。通過對落地降雨進行實時監測,及時掌握上游降雨位置、降雨時間、降雨強度和降雨量,提前發布準確的預報預警信息,為政府和公眾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應對洪水災害提供有力支撐。

    第三道防線是水文站網。通過布設在流域河流干支流上的水文站網,實時監測江河、湖泊、水庫的水位、流量等水文要素的變化,依據落地降雨、實時水文站數據和信息,及時準確地制作洪水預報,并根據洪水發生可能性發布洪水預警,為防汛指揮決策、保障下游防洪安全和人員及時轉移避險等提供重要支撐。(資料來源:《中國水利》2023年第12期:《加快構建雨水情監測預報“三道防線”工作思考》  作者  林祚頂(水利部水文司司長),劉志雨)



    国产无码色图在线|欧美乱子伦video|亚洲新天堂av在线|欧美性爱一级黄色
    <source id="c0ems"><button id="c0ems"></button></source>
  • <strong id="c0ems"><object id="c0ems"></object></strong>
  • <sup id="c0ems"><button id="c0ems"></button></sup>
  • <strong id="c0ems"></strong>